漲漲漲! 全球食品高價時代來臨 從大陸豬肉到義大利麵
李芬芳/綜合外電
2007/11/13前言:什麼東西都在漲價,是台灣市井小民最近最熱門、最關心的話題。不過這股趨勢並非本地獨有,先前大陸豬肉價格貴到最高點時,部分賣場前排隊購買人龍長達1公里,1公噸的豬肉在數十分鐘內被搶購一空!而沒有麵食就活不下去的義大利人,也因為麵食漲幅過高而發起拒吃活動。
如果你覺得什麼東西都在漲價,日子已經有夠難過,看了以下的報告或許會更加沮喪。
聯合國糧農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在最新公布的2007年全球糧食展望報告(Food Outlook)中預測,受到氣候不佳、存糧過低、供需失衡等因素影響,穀類等主要食糧的價格仍將持續大幅波動,造成麵包、肉類與牛奶等基本食品項目的零售價格上揚,未來1年糧食價格恐將居高不下。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目前全球糧食供應較以往更為吃緊,但無論是在人類食用、飼料或工業用途各方面的需求卻持續攀高,再加上利用農作物製造生質燃料的比重增加,諸多因素造成農產品價格節節高漲,漲幅甚至超過2006年水準。該組織甚至預測,如果國際農產品市場結構性的問題無法解決,未來10年內農產品價格可能還會飆漲20%~50%!
2007年初以來,小麥與牛奶的價格屢創新高,玉米、黃豆的價格遠遠超過1990年代的平均值。除此之外,稻米與咖啡價格也登上10年來新高水位,肉類在部分國家漲幅,甚至一度高達50%。
截至上週為止,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玉米期貨價較前1年同期上漲11.6%,而且目前的價位已經從前波歷史高點回落,之前價格曾一度突破每蒲式耳(bushel)4美元的歷史關卡,漲幅更為驚人;此外,小麥期貨價1年來漲幅更高達56.8%!黃豆價格漲勢也毫不遜色,較1年前上揚47.7%。
食物漲價也引發各國通貨膨脹壓力,大陸8月通膨率創下10年新高,印尼、巴基斯坦食品價格通膨也一度高達13%,拉丁美洲、俄羅斯與印度的漲幅也在10%以上。
委內瑞拉肉類與牛奶嚴重短缺,超商架上無貨可賣,阿根廷民眾則是對番茄敬謝不敏,因為售價竟然比肉還貴。日前俄羅斯政府要求國內食品生產與零售商,凍結牛奶、雞蛋、植物油、麵包等指標性食品的價格,政策一出引發極大爭議,被批評是為了年底國會大選鋪路的選舉手段。
大陸近年來經濟起飛,民眾購買力日增,物價原本便面臨上漲壓力,10月中大陸第17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時,物價上揚也成為會議焦點之一。各種食品當中以豬肉漲勢最為驚人,背後原因除了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造成養殖戶飼料成本上揚之外,豬隻藍耳病疫情也一度造成豬肉嚴重缺貨,連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都親自視察市場關心供給狀況。
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對於食品價格波動還可能比較習慣,但這次連先進國家都逐漸感受到食物越來越貴的壓力,顯見這波食品價格飆漲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現象。。
義大利麵可以說是義大利人賴以為生的主食,但業者宣布將調漲價格27%後, 9月13日義大利民眾便發起拒吃一天的抗議活動。根據統計,義大利平均1戶人家每年義大利麵採購金額將近新台幣5萬,因此這項抗議活動主要的目的在於喚醒各界重視,大部分人最後還是得向高價的義大利麵低頭。
此外在英國,環境食品暨農村事務部(The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DEFRA)也發表報告坦承,由於全球貿易環境生變,英國的食品供給面已經出現重大改變,政府應該考慮將食品列為「戰略性資產」,以確保食品來源不虞匱乏。
食品漲價除了對各國經濟面帶來負面影響,也因為物價對於民生影響甚鉅,各處社會基層也因此醞釀不滿情緒,未來甚至可能成為各國政局動盪的導火線。
過去1年當中,印度、墨西哥、葉門、布吉納法索等國家,都曾因為食物價格太貴而出現暴動事件。專家甚至警告,牙買加、尼泊爾、菲律賓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可能會因為食品價格飆漲而爆發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