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權證市場 將成冷涷庫
■ 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6/06/01 經濟日報】
國內券商因稅負問題懸宕未決、罷發權證,在3月停發權證前,權證約有540檔,截至5月底,只剩203檔、銳減逾五成,雖有美林等少數外資券商發行個位數的權證,但仍不敵國內券商的罷發效應,年底前權證市場將成冷凍庫。
現行市場上流通的203檔權證,大部分將在6至7月到期,7月底後權證將只剩下48檔,至今年底時,除美林三檔外,權證將全數到期。換言之,年底前券商若不新發,市場將無權證掛牌交易,證券市場資金動能恐將同步遭受衝擊。在國內券商罷發權證後,只有美林發行以中鋼、華通、中壽為標的的三檔權證,在發行檔數不及到期結束的情況下,國內權證市場正快速萎縮。
去年下半年,權證課稅修法草案重返立法院財委會,但封關前權證稅負修法功虧一匱;今年證券商權證發行時所面對的稅負問題,解決與否仍在未定之天,券商未來重新恢復發行權證恐將雪上加霜。
國內各家券商在罷發權證前所發行的認購與認售權證共計547檔,上市權證共發行504檔,上櫃權證43檔,包括524檔認購權證(95.79%),23檔認售權證(4.21%)。
截至5月底,因部分權證陸續到期,國內權證檔數已降至203檔。其中,約有81檔權證預計6月份到期,72檔7月份到期,8月份到期的檔證則有25檔,餘下的25檔權證也將在9至12月到期。
證券專家表示,由於權證市場的「罷發」隱憂浮現,不但將影響到券商的獲利,也衝擊數十億元的台股市場資金;權證選股標的通常鎖定各產業的龍頭股或外資偏好的大摩股,一旦權證檔數減少,也將波及這些個股的資金動能。
通常當掛牌權證的標的股出現波動時,權證發行券商必須進行避險操作。以認購權證來說,標的股上漲時,券商就會買進標的股,提高避險部位,下跌則相反,這也讓熱門標的股,因為避險操作而產生「追漲助跌」的效果
分析師指出,目前台股市場走勢溫吞,三大法人的買賣動態趨緩,一旦權證交易檔數急速減少,勢必影響到券商在台股的買賣進出,資金動能也恐退燒。
證券專家表示,由於之前對權證的課稅需求,各發行券商預算編列上皆有一定的預備課稅提列準備,多年累積至今,部位不小;不過,對於課稅基礎過去以來均有爭議,實務上至今仍未執行課稅,也就是說各券商雖有提列準備,但資金一直掛在帳上,並未實際繳出。
如今,權證稅負修正案在立法院遲遲未能過關,加上元大京華證券的權證行政官司,上周四又被判敗訴,未來此項判決恐將不利於推動法案修正腳步加速,各券商原先預期的提列金額回沖利益也將連帶落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程式.... 的頭像
程式....

電影雜記評論與其他

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