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2  工商時報

購屋痛苦指數持續攀高政府不能視而不見

工商社論

    日昨經建會發布了一項台灣地區購屋負擔報告,指出民眾購屋負擔沉重,很多媒體不約而同用了醒目的標題,譬如:「台灣購屋痛苦指數創新高,台北最慘,不吃不喝八.九年,台北市民才有殼」,然而,同日的報紙,卻又有報導指出,豪宅再創天價,每坪高達一一○萬元。「朱門酒肉臭,野有凍死骨」,不再只是古人的詩詞用語,竟然是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的寫照,政府是不是感受到了?是不是應該採取一些行動?

    經建會日前公布了國土規畫及不動產資訊中心最新完成的一分報告,指出全省平均購屋負擔「痛苦指數」,在去年第四季達到平均六.九的空前高峰。所謂「購屋痛苦指數」,係指房價除以年所得的比例,也就是民眾的購屋負擔;該項指數係政府從民國九十一年開始規畫、進行,這幾年來指數也由當年的五迭次上揚,九十三年第四季為五.九六,去年第一季為六.○二,第二季為六.二九,第三季為六.四一,至第四季時更攀升至空前的六.九,顯示台灣地區房屋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幅度遠遠高於所得成長。至於全省各地區的「身價」,也因經濟開發程度不同而有明顯區隔,譬如,台北市民眾必須八.九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間可以棲身避風雨、教養子女的小窩;其次是台北縣的六.七年、桃竹縣市六.五年、高雄縣市六.五年,以及台中縣市的六.一年。

    購屋痛苦指數平均高達六.九,是不是很嚴重,與其他國家比比應該就不難了解。依據國土規畫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資深研究員華昌宜說法,房價除以年所得的比例,合理的數字應為五左右,美國約為四,和台灣所得水準近似的韓國只有五。即使日本的東京六本木地段,新房每坪價格和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平均價位新台幣五十萬元不相上下,但眾所周知,日本所得是台灣的兩倍,而且房子品質超過台灣。易言之,以台灣民眾當前的所得水準來論,台灣地區的房屋售價顯然明顯的不合理偏高。當然,另一個解釋可以說是台灣民眾的所得較其他國家偏低太多。不管如何,購屋痛苦指數上揚到如此地步,也就是民眾必須多年不吃不喝,才能購得庇身之地,當然不合理。

    然而,儘管不合理的現象到處存在,也存在多時,但政府是否在能力所及多少試圖矯正這個不合理現象,讓尋常老百姓可以稍微輕鬆購屋,或者雖然仍然無力購屋,但心情可以稍微舒適一點,答案是「沒有」。看看民眾生活的周遭,國家僅存的少數幾塊地,也在政府為了變現挹注財政的需求下拍賣給大財團。屢創天價的標脫價,雖然給國庫增加了一些意外的收入,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既然購地成本上揚,建好的房子售價自然要調高來彌補,每坪五、七十萬元的豪宅曾經讓尋常人家以「天價」來形容,但曾幾何時,每坪一一○萬元的豪宅就將問世;單價超高之外,豪宅令一項驚人的特點在於坪數特大,譬如即將推出的大安區豪宅,每戶坪數竟然都在一○○坪至一七○坪間,少數的樓中樓竟然每戶高達三五○坪至四○○坪。

    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國家,只要不是偷來、搶來、騙來的土地蓋的房子,標價及實際成交價格多少,其實旁人,乃至政府都不應該置喙。然而,當實質經常性薪資出現負成長一.二八%,一年多達三千人以上自殺,跳樓、燒炭自絕乃至攜帶幼小子女共赴黃泉的新聞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政府能夠一直保持緘默嗎?面對貧富懸殊持續、嚴重惡化的情勢,政府能夠無動於衷嗎?

    我們不會因為天價豪宅不斷出現而苛責政府,相反地,我們可以因為房屋售價不斷提高表示住的品質、民眾財富提升而肯定政府的政績。然而,若果購得起豪宅的只是社會中少數族群,他們因為擁有創造財富的特權或特殊管道而致富,也因為依據不具正當性的法令而不繳稅或不合理繳稅而有購買豪宅的能力,我們就要認定政府嚴重失職。我們希望仁民愛物的政府注重不吃不喝多年才能購屋的嚴重性,並採取有效政策及時矯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程式.... 的頭像
    程式....

    電影雜記評論與其他

    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