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劉俞青【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84期】
 
 
仲瑩雖對外噤聲,但開發金在公司治理上的瑕疵卻一件件被掀開,開發國際買進金鼎證,再售給開發金控一事,只是冰山一角。他的行事作風,早已引發諸多不滿,「假外資」爭議、老臣離異、忽視股東權益、董事公開嗆聲,讓台北市南京東路開發金控總部上空,籠罩山雨欲來前的烏雲。

加上內閣重組之後,對主導開發金經營權的態度轉趨強硬,各方壓力湧入。明年開發金董監事改選在即,辜家二公子勢必將有一場硬仗要打,如果不能徹底坦誠面對錯誤、改弦易轍,好不容易打下的辜仲瑩王國,在明年,恐怕將要拱手讓人了 ……

四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卻可能是辜仲瑩寒冬的開始。開發金控總經理辜仲瑩在財政部的最後通牒下,有儘快召開董事會的壓力,這一次,無論官股推出誰當董事長,辜陣營都得「信守承諾」,乖乖接受。這一樁原本單純的人事案,也可能是一場攸關五十六萬股東權益的金融冰風暴。

兩年前的三、四月間,在財政部的堅定支持下,辜仲瑩擊垮陳敏薰團隊而順利入主開發金。如今,相同的時點,財政部卻翻轉立場,在沒有和辜團隊協商的情況下,換下了當初官、民股都能接受的董事長陳木在。官股態度如此堅定,不會沒有理由。

辜仲瑩現在的心情應是冰冷的,他抱怨說:「我是過街老鼠,沒有朋友!」

銜著金湯匙、頂著財團世家的光環,辜仲瑩曾經以旺盛的企圖心,被冠上「獵豹」的名號;才不過六百多個日子,當年提刀四顧、英氣勃發的辜二少,在各方壓力不斷湧入下,卻只能藏身幕後、抽著悶菸,以「過街老鼠」自嘲。

攻城略地兩年 經營充滿瑕疵

獵豹為了壯大自己,不計代價行事,結果捅出了樓子。開發金從去年夏天開始惡意購併金鼎證,卻扯出開發金轉投資的孫公司開發國際投資公司,用低成本買入金鼎證券股票,最後藉著公開收購股票之便,高價「倒貨」回去給母公司。而惡意購併過程中,還有一堆「假外資」的內線交易疑雲。

傳聞紛飛,董事林軍終於在二月底的董事會上,開了第一槍,在會議上跳出來大聲問:「到底有沒有外傳假外資作法?請經營團隊說明清楚,並且要列入會議紀錄。」

緊接著在三月十三日的董事會上,又有董監事質疑開發金前後到底花了多少子彈收購金鼎證,必須說清楚、講明白。但會場上的開發金財務長邱德馨,先是推說不知道,後來才勉強給了一個「四十五億元」的數字。

事後就有董監事高分貝開炮:只有「四十五億元」一個數字,既沒有解釋其他買環華證金、第一證等「其他金鼎證購併相關」的成本,而且「公開收購」中,大部分都是要跟開發國際購買的事實,也隱匿沒有報告,這種只是「給個數字」的報告,根本就是在敷衍!

三月十三日,董監事炮聲隆隆,而開發金經營團隊的核心,辜仲瑩,卻沒有出席來面對董監事的監督。

獵豹,變得隱晦閃躲了。近一周來,他甚至積極透過媒體放話,企圖干擾林宗勇進來擔任開發金董事長。

他在擔心什麼?這二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辜家貴公子的處境從食物鏈頂端的獵豹,自貶為最底層的老鼠?

根據本刊調查,深入訪問多位開發金董監事、高階主管、離職員工與相關企業人士,看到的卻是一個忽視股東權益、違反公司治理,與領導風格極具爭議的辜仲瑩。

事證一:以開發國際資金為中壽增資

除了日前曝光的開發國際幫開發金大買金鼎證股票之外,開發國際也參加中信集團旗下中國人壽現金增資。事實上,開發金只是開發國際二八%的大股東,但因為董事長吳春台、總經理黃偉佳都是中信集團派駐,辜家藉此職權,竟要開發國際參與獲利前景不佳的中壽現增案。

據了解,這筆投資案規避了董事會的審查,直接由總經理黃偉佳親自主導,三十億元現金增資中,開發國際認購了二億元。

去年九月二十三日,中壽以每股十二.五元辦理現增,股票發下來一個月,股價馬上大跌二五%,到三月二十八日時,中壽收盤價已跌到十元。開發國際迴避董事會監督而低調參與認股,明顯犯了交叉護盤的經營大忌。

為了替中壽的現增案護航,辜仲瑩除了動用開發國際的錢以外,就連承銷的大華證券,去年也被迫吃下五萬一千張中壽,當時就傳出大華證不顧專業建議,硬是包銷十萬張中壽,最後只好吃下一半的股票,也產生將近一億元的帳上損失。

開發國際是開發金轉投資的公司,大華證券更是開發金的子公司,卻反過來為開發經營團隊的辜家事業中壽護航,明顯傷及股東權益。

對此,開發金僅低調表示,一切持股都依法在財報上揭露。

事證二:辜團隊以特定立場干預專業投資

類似開發國際投資金鼎證、中壽,或者大華證券吃下包銷的中壽,實在不像是經過嚴謹投資評估的結果,也不符合工業銀行應該走長期投資路線的經營準則。

事實上,在辜仲瑩入主後,開發金內部經手長期或短期投資的負責人,經常會莫名其妙地接到一些投資案,被上級要求直接簽名過關。這些從專業投資的眼光,實在沒有理由過關的投資案,卻被要求簽名負責,因此「嚇跑」了許多高階主管。

舉例來說,去年十月中旬,金鼎證每天的成交量約二、三千張之譜,但開發工銀財務部的操盤手卻得到上級的指示,可以大量掛單買進。

就在半信半疑之際,十一月二、三日,這位操盤人開始掛進幾千張的買單,沒想到大單密集賣出,成交量也明顯放大,光是那二天外資就賣出九千多張。

以操盤手多年來對於盤勢的敏感度,已經知道事情不尋常,不知名的賣方似乎預期到有大單即將掛進,因此放手大量賣出。從去年十月二十八日到十一月八日,外資總共賣出三萬七千多張,也讓這位操盤人事後趕緊掛冠求去。

事證三:賺錢生意拱手讓給「好朋友」

近幾年以來,由於高科技業的投資案源減少,開發金在民國九十二年底也積極介入AMC(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資產管理公司)業務,藉著處理不良資產來獲利。

但九十年底開始,開發旗下各AMC公司董監事、財務主管異動頻繁,原本內部負責處理AMC顧問業務的部門,也獨立出來成立瑞陞國際公司,股本七千萬元,經手處理約一百多億元的不良債權業務,並引進外資Argyle Street Management(簡稱ASM),這件事在內部引起議論紛紛。

瑞陞的業務是處理不良債權,並且從中賺取手續費或利潤分紅,這類似創投基金的顧問或是投信業,賺賠都是客戶的事情,瑞陞都收管理費用。因此就算處理不良債權的過程中賠錢,也是開發金AMC基金的損失,並不關瑞陞的事。

像瑞陞這類公司通常收取案件資產規模一.五%到二.五%的手續費,但投資失利是基金賠錢,也就是開發金的股東賠錢,瑞陞可說是穩賺不賠的業務,也是AMC業務中最「肥」的環節。

奇怪的是,開發竟然把AMC最肥的業務主導權讓給「外資」,外資ASM派來瑞陞的總經理鍾國賢(David︶,他和開發金的代表黃偉佳,都是辜仲瑩在華頓學院的同學。八十六年辜仲瑩在香港成立凱基證券,擔任董事長時,黃偉佳和鍾國賢就分別擔任董事,三人關係十分密切。

瑞陞有開發當靠山,業績蒸蒸日上,去年前三季的顧問收入高達一.五億元。不過,開發對瑞陞的持股卻節節敗退,從一○○%下降到目前僅剩下一二.二五%;瑞陞的資本額也由七千萬元,大大增加為目前的二.八億元。

開發金是瑞陞的主要客戶,也是主要的業務來源,但持股卻步步下降,白白把AMC最好賺的業務拱手送給辜仲瑩的朋友,實在不符合公司治理的原則,也有違常情。

本刊求證開發金,公司表示,持股下降是因開發未參與瑞陞的現增,才導致持股下降。

事證四:過戶日後,堅持高價續買金鼎證

對照開發金持有金鼎證股權變動情形來看,也有啟人疑竇處。因為到三月二日停止過戶日為止,根據開發金公告,當天持有金鼎證股權三二.○八%,但在三月二日之後,買進金鼎證的股票,已經沒有參與股東會投票的權利了,但奇怪的是,到了三月廿四日,開發金的持股還繼續攀高,來到三七.八二%。

根據開發金的說法,過戶日之後還持續買進的反常行為,「是為了展現購併誠意」。

但依一般市場經驗,搶奪經營權時,只要過了最後過戶日,股票就沒有投票權,股價往往會大跌收場。但這次卻不尋常,明明知道股價會回跌,開發金要「展現購併誠意」,不等股價跌回更低價格再繼續買進,卻挑在股價高點就繼續高價買入金鼎證,是操盤人太天真,還是另有目的?開發金的「誠意」到底是為誰付出?實在令人費解。

事證五:為拿金鼎股權,犧牲開發工銀業務

為了完成辜二少個人的霸業,開發金經營團隊的做法相當惹人爭議。例如金鼎三合一的成員之一遠東證券董事長林振義,最後關頭倒戈投靠辜陣營,讓張平沼直跳腳。而根據金鼎證券內部反蒐證的結果,發現倒戈主因似乎與開發工銀願意無息貸款給林振義的一筆貸款條件有關。

林振義是冠軍建材董事長林榮德的弟弟。原本開發工銀參與冠軍建材的一筆聯貸案,但這筆聯貸案因故沒有通過,後來開發又主動表態願意承做這筆貸款。

《今周刊》就此求證冠軍建材,冠軍建材財務長曾天運表示,「事後開發工銀主動向冠軍表示,願意承做冠軍的這筆貸款案」。

據悉開發工銀提供給冠軍「相當優惠的貸款條件」。但此條件求證冠軍建材,曾天運僅低調表示:「這個案子目前還在談,還沒有進入最後定價階段。」

如果最後辜仲瑩如願拿到林振義手中金鼎證的股權與此有關,林振義也因此談到一個很好的貸款條件,雙方互蒙其利,而開發工銀的小股東權益,似乎又在利益交換中,被淡忘了。

忽視股東權益 逃避董事會監督

為成就投資銀行王國的美夢,辜二少不顧一切往前衝。但坐在董事會中,辜二少卻選擇避重就輕,似乎刻意迴避董事的提問,也跳脫公司治理的常軌,引發相當多董事的不滿。

例如這次原本應該在三月廿七日召開的董事會,因為董事長人事案還在官、民兩方角力中,只得延會。不過,原本排定的議程中,有一條是要討論「開發工銀與子公司中瑞創投要聯合徵求委託書」一案。就在時間壓力下,開發金沒有召集、沒有發函,只用電話緊急聯絡董事,在沒有董事會正式通過的函令下,逕行執行。

對此,就有不少董事私下問:「這樣合法嗎?」

兩年來,開發金風波不斷,經常有董事在董事會上把外面「聽來的」,在董事會上「求證」時,擔任董事會主席的董事長陳木在,最常見的反應是「不作答」,然後直接表示:「如果沒有人還有意見,今天董事會到此。」

有一次董事會,連續三位董事發言完畢,陳木在又想重施故伎、四兩撥千斤時,監察人戴一義忍不住大聲開罵:「到底有沒有誠意讓董事知道所有事情?」、「究竟在怕什麼?」類似的情形與對話,不止一次在開發金的董事會上演。

台面上迴避,但在私底下辜仲瑩又極力拉攏董事,不惜動用各方資源。一位獨立董事回憶說,一年前,辜仲瑩私下曾經提出請他出任「中信證有給職顧問」的位置,遭到他當面拒絕,當時他還直言:「這樣還叫獨立董事嗎?」

辜仲瑩不尊重董事會,甚至刻意隱瞞資訊,讓董事會在公開收購金鼎證一事上,做出錯誤的決策。

三月六日,開發金公告公開收購金鼎證券已經全數到位,但其中竟然有高達六成股權來自開發國際。開發國際這家公司和開發金有著臍帶相連的親密關係:除了開發金持有二八%股權,是開發國際的最大股東之外,董事長吳春台是開發金常務董事,陳木在也身兼開發金董事長和開發國際董事。

這表示原本開發國際手上的股權,明明已經是金鼎股東會上支持開發金的「鐵票」,開發金卻還要用十三塊多的高價轉手買進,引發外界高度疑惑。

這個疑惑,隨著開發國際的其他股東,包括國泰世華銀法人代表、常董汪國華及一銀法人代表、董事吳清雲等一一跳出來說明,真相才撥雲見日。

原來,開發國際為了規避董事會的監督,繞道用「短期投資」的方式買進金鼎證,因為只要用短投名義,就可以不經董事會同意,直接買進。

不過,買進一家連年虧損的公司股票將近三萬五千張,還聲稱只是「短期投資」,沒有其他目的,無怪乎當時汪國華,驚覺事態嚴重,震怒並令其限期出脫。辜陣營在這樣的情況下,才量身打造一個「公開收購」條件,把流動性不高的金鼎證股票,從開發國際手上全部買下來。

事後一位董事分析,這個「開發國際買進金鼎證」的動作,等於為了成就辜二少的購併大業,不顧開發國際的股東權益在先,冒著高度投資風險,大舉買進流動性既不高、經營績效也不佳的金鼎證。

緊接著「開發金向開發國際買進金鼎證」的動作,又罔顧開發金股東權益在後,明明開發國際已經金鼎證股票在手,還要開發金再以高價購入。

兩個忽視股東權益,逃避董事會監督的致命錯誤,讓這次政府高層決定「嚴懲」辜仲瑩,緊急撤換原本的官股代表陳木在。

除了未盡保障股東權益、低姿態閃避董事質疑,辜仲瑩連對待員工的方式,都在開發內部引起不小反彈。

高薪引進親信 老開發大量出走

過去開發最引以為傲的工業銀行專業團隊,擅長的是經營創投業務,從產業研發端就開始進行長期投資。但在辜仲瑩截然不同的經營風格下,走掉不少人,取而代之的,多半出身以短期投資、交易進出頻繁的證券交易(trading)市場。

老開發人幾乎已經快要走光,這在開發金內部早就不是新鮮事,台面上惟一還曾經歷過劉泰英時期的指標人物,就只剩下開發工銀總經理孫致中。

不過,據了解,從去年起已經遞過好幾次辭呈的孫致中,確定在三月底離開開發,雖然名為養病,但真正的離職理由,應該還是與「壓力太大」有關。

孫致中離職恐成定局,另外包括日前本刊獨家披露的金融商品交易部資深協理馮偉奇,也因為受不了銜命買進金鼎證的壓力,毅然離職……,這些原本開發金的中高階幹部,幾乎都已經全部離開開發。

離開的人,除了感到「倦勤」及投資專業不受重視外,擔心會有一些糾纏不清的法律責任,也是「壓力」所在。

一位剛從開發國際離開的員工就對朋友透露,他負責直接投資事務,但很多案子的資料不清楚,內情問也問不到,卻要蓋章畫押,所以乾脆去職,遠離黑箱作業。

專業人士掛冠求去,與辜仲瑩關係較親近的同窗、好友,則不斷遞補,而且位居要津。

據開發金董事透露,前述的辜仲瑩同學開發國際總經理黃偉佳,同時也是開發金控副總經理,據悉年薪加計紅利、獎金等等,超過三百萬美元,折合台幣超過一億元。

此外,去年才投入開發金,現任金控投資長的「Paul楊」楊文鈞,出身新加坡星展銀行,年薪也高達一五○萬美元,折合台幣也超過五千萬元。而這次遭到官股撤換的開發金控董事長陳木在,據常董透露年薪也超過二千萬元,比前董事長劉泰英的年薪一千五百萬元還高,身價令人咋舌。對於這些「空降部隊」支領高薪一事,開發金低調不願回應。

除了遞補「遺缺」之外,辜仲瑩還頻頻修改公司的組織章程,為已經從外界設定好的挖角對象,增設新的部門。譬如,投資銀行處,就是金控新設部門。

一位董事私下統計,兩年來,董事會起碼改了七次以上的章程,而且都有因人設事的嫌疑,包括策略長劉紹樑、前述的投資長楊文鈞、投資銀行處處長黃慧珠等,都是高薪空降部隊。而這些跳空漲停的身價,也引發內部許多老員工的不平。

面對殘局 獵豹開始膽怯退縮

面對股東、董事、員工的不斷質疑,辜仲瑩並未如獵豹般直接面對,往往退居幕後,由別人「擋子彈」,或任由外界傳言發酵。

當官股要換掉開發金控董事長陳木在時,辜仲瑩選擇避不見面;他準備購併別人時,也不願意親自站上前線,與對手坐上談判桌協商。

被辜二少挑上的獵物,金鼎證券集團總裁張平沼對朋友形容說:「我至少長他二十歲,和他爸爸(辜濂松)同輩。」但張平沼始終見不到辜仲瑩一面,讓張氣憤難平。

這是高傲的辜仲瑩,同時也是不願親上火線的辜仲瑩。

把時間撥回到一年前,去年六月十日,開發金召開三合一破局之後第一次股東會,就能看出辜仲瑩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當天股東會上,辜仲瑩人坐鎮現場,但面對全場爆滿的職業股東與小股東,連番質疑開發金合併中信證、統一證三合一案的價格不合理,這位被外界形容為「獵豹」般善戰的辜家二少,全場幾乎一言不發。

他把主持的麥克風讓給別人,問題全推給策略長劉紹樑與財務長邱德馨答覆,自己在中場休息時,一個人關在小房間中,菸一根接一根抽,旁人很容易就感到他的緊張與不安。

這是外界不熟悉的辜仲瑩,面對收拾殘局的場合,退卻的辜仲瑩。

一位在董事會上近距離觀察過辜仲瑩的董事這樣形容他:「在高傲的王子性格外表下,其實膽怯、退縮,處理事情成熟度不足。」

銜著金湯匙出生的辜家二少,入主開發才兩年,已曝光、未曝光的事證正在逐一被檢視。辜仲瑩的退卻、閃避,可以理解。只不過,這種極大落差的性格,會把開發王國帶往哪裡去?

過去曾任中華開發投資部副總經理的張忠本,眼見開發金兩年來核心價值快速流失,曾經語重心長地說:「工業銀行與證券業最大不同在於,創投業的一年只是短期,但在證券界,一年已經是長期」,這個見解,或許一語道盡辜二少治理開發王國,最大的致命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84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程式.... 的頭像
程式....

電影雜記評論與其他

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