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苦啊 實質薪資連兩年縮水

■ 記者王慧馨/台北報導

儘管失業率不斷下滑,主計處昨(27)日公布94年全年薪資及生產力統計,由於近年薪資增加緩慢,物價卻是節節上漲,使去年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第二年減少,近600萬受僱員工平均減薪1.28%,為3萬4,490元
 

主計處統計,94年全年平均薪資為4萬3,615元,較上年增加1.38%,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2.3%,去年的實質平均薪資較前年減少0.9%,是歷年來第二次減少。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劉北辰說,民國91年時實質平均薪資也曾出現負成長0.69%,去年是第二次。

 

平均薪資包括經常性薪資及非經常性薪資,經常性薪資以固定薪資為主,非經常性薪資則包括加班費、非固定給予的獎金等。因此,經常性薪資較能反映勞動價格的變化。

 

劉北辰指出,實質平均薪資減少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美國前年起也是連兩年負成長,前年及去年分別衰退0.62%及0.74%;日本在2002年和2004年也分別出現1.57%及3.26%的實質平均薪資負成長,不過去年已恢復為成長局面。

 

主計處認為,參考世界各國的經驗,都有2000年後實質平均薪資成長趨緩的現象,研判與全球景氣變動和全球化後人力移動加速等有關。劉北辰指出,台灣的平均薪資減少,也可能與財貨市場價格競爭激烈有關,由於生產技術難有重大突破,面對市場競爭,薪資成長便可能因而受到壓抑。

 

在台灣目前失業率下降、就業機會增加的有利環境下,就業者實質經常性薪資卻出現連續兩年減少的悖離現象,劉北辰表示,「很值得研究」。

 

另外,主計處還表示,去年勞退新制實施後,勞保局半年來共提撥460億元,這部分可視為受僱者的未來所得;如果將勞退費用攤提算入,則去年全年的平均薪資將較前年成長2.72%,相較物價上漲2.3%的幅度,略有正成長。

 

去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約593.9萬人,較上年增加1.82%,每人每月平均工時為182小時,較上年減少1.5小時。由於工資持平,勞動生產力上升,製造業單位產出的勞動成本指數下降1.94%,代表製造業的生產成本下降。

【2006/02/28 經濟日報】

 

製造業實質工資四年漲2.7% 韓國十分之一

■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工資不漲是我國獨有的現象嗎?比較亞洲四小龍製造業近四年來的工資調漲,我國的確大幅落後。以民國93年與89年工資比較,韓國製造業實質工資大漲27.64%,我國只漲2.7%,韓國漲幅是我國十倍。

 

主計處三局副局長劉北辰指出,檢視這一波景氣回升後的工資上漲,各國的漲幅都受到壓抑,比前幾次的景氣回升的漲幅低。

 

劉北辰說,這是受全球化影響,官員指出,開發程度越高的國家,受到的衝擊越大。

 

不過,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如此。根據主計處網站的各國工資資料,以民國93年與89年的工資水準相比,韓國製造業四年來工資累計上漲42.34%,扣除同期間14.7%的物價漲幅,實質工資累計漲幅仍高達27.64%。

劉北辰說,韓國的例子比較特別,因為韓國先前受傷比各國重,反彈回升的幅度也比較大。亞洲金融風暴和科技泡沫破滅,韓國都首當其衝,工資受壓抑程度比各國高。

 

但同期間,新加坡累計實質薪資漲幅7.54%,香港最接近大陸,製造業受大陸勞工競爭,薪資所受衝擊應該最大,但香港實質薪資漲幅也比台灣高,達4.11% 。

 

這波景氣循環和台灣同步的日本和美國,同期間製造業實質工資漲幅也比台灣高,日本有5.27%,美國是3%。

 

過去台灣工資的實質成長率比較接近實質經濟成長率,亦即附加價值增加多少,工資就大致漲多少。這一波工資明顯跟不上經濟成長漲幅,93年與89年相比,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10.96%,但同期間工資只漲2.78%。

【2006/02/28 聯合報】

 

派遣人力興起 薪資邁入冰河期

■ 記者 林燕翎


已工作三年的阿福,薪水從三年前的2.8萬元,至今一毛錢都沒調漲過。以前摩托車加一次油,100元還有找,現在加一次油100元都不夠,路口的麵店也漲價了,就連糖、衛生紙也醞釀漲,薪水越來越不夠用。

 

「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800萬名薪水階級痛苦指數越來越高,即使去年失業率大幅下跌,景氣從谷底翻升,薪水仍是不動如山。外包、派遣彈性勞動力興起,大陸工資形成的抑制效果,像根繩子牢牢綁住薪水,飛也飛不動。

荷包追不上物價

主計處統計,近年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約在1%至2%左右,90年到92年物價指數下跌,薪水階級還感受不到荷包縮水的危機,可是,93年起,隨著物價飆漲,調薪速度已經追不上物價上揚的速度,甚至出現惡化的趨勢。

 

去年全年失業率跌至4.13%,比前年降低0.31個百分點,依供需理論,就業市場人力需求增加,市場價格應跟著上揚,可是,台灣的多數上班族卻感受不到失業率降低的暖意。

 

Career就業情報總編輯臧聲遠觀察,剛告一段落的年後轉職潮,隨著七年級生湧入職場,逐漸成為市場主力,穩定性低、流動率高,各企業為了應付高流動率疲於奔命,即使年後轉職市場釋出不少工作機會,薪資並未因工作機會增加而調漲。

 

歷經前一波景氣低谷,企業大幅調整薪資結構,低底薪、高獎金的變動性薪資成為近年職場主流。尤其去年勞退新制開辦,除了增加的6%人事成本,勞退開辦牽動勞保投保薪資調漲,半年來不只是額外增加400億元的勞退金成本,勞保保費半年也多了10億元。法定人事成本增加,嚇得企業不敢調薪,深怕墊高人事負擔。

 

勞退新制開辦,刺激企業大量採用外包、派遣人力,替代人力興起「價格自然拉不起來」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分析。

 

另外,個人工作室快速成長,根據JCASE兼差外包銀行統計,93年國內個人工作室有2萬多家,去年驟然暴增到6萬餘家,使企業可以透過網路比價,尋找最低的外包成本

 

外包成本少兩成

派遣市場受惠於勞退新制,就連中小企業也開始大量招募派遣人手,業界預估,近一年全體派遣人力至少增加近兩成。企業透過發包、比價,老闆不需要從市場招募正職員工,經由外包、甚至派遣人力就可處理,成本只需要正職員工的八成,對企業來說,絲毫沒有加薪的必要

 

不僅如此,這些新增的替代人力,從派遣勞工到個人工作室的SOHO族都被列入就業人口,「表面上失業率雖然降低,其實不少正職工作,逐漸被替代人力蠶食,也擠壓薪資調漲空間」1111人力銀行副總吳睿穎說。

 

大批替代人力加上對岸低價人力的制衡,勞委會資深官員說,企業永遠在尋找高效率、低成本的經營方式,隨著企業布局範圍擴大到全球,「那裡人力成本低,就往那邊設廠」大陸、印度、俄羅斯崛起,數十億勞動力正虎視眈眈等著搶走你手中的飯碗,替代機會增加,薪資停滯的狀況更加惡化

 

近幾年,民間投資低落,甚至不見大型的開發案,即使外資不斷湧入,卻都是停泊在匯市、股市等待套利的熱錢,並沒有實際投資,帶動大量的就業機會,使得市場價格缺乏上揚的動力

 

觀察其他亞洲國家,十年前,台灣與韓國的國民所得約在1萬美元上下時,兩國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起薪都是新台幣2.5萬元到2.8萬元間。十年後,台韓兩國的國民所得成長到1.4萬美元的水準,台灣大學生的起薪還維持新台幣2.8萬元的水準,韓國已經成長到新台幣4萬元的起薪

 

日本也已走過景氣低谷,隨著景氣翻揚,今年日本薪資也出現1997年以來首次薪資全面上漲的趨勢,以大型人力業者日商保聖納為例,辦公室人員平均加薪幅度50%,創下保聖納在日本開業30年的先例。

 

反觀台灣,就業市場的薪資才剛進入冰河期,上班族正要開始歷經越來越嚴峻的薪資凍結階段,薪資停滯的痛苦,恐怕短期內無法擺脫。

【2006/02/2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程式.... 的頭像
    程式....

    電影雜記評論與其他

    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