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最近有業者撰文指出,五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尤其股市五年來亞洲上漲15%,韓國上升34%,台灣卻下跌21%
2.政府主管當局也舉若干數據證明,近兩年來情況已有改善,而且台灣已成功跨越經濟轉型期,經濟即將否極泰來
3.最新修正的民國93年國民所得統計,表面上雖呈現不錯的景象:經濟成長6.07%,創六年來新高;每人國內生產毛額14,271美元,仍較韓國領先。經濟成長全賴國內需求的增加,改變過去三年主要依賴出超擴大的情況,而且固定投資大幅增加,為支持經濟成長的主軸。?在出口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出超大幅減少,顯示總體經濟失衡已有改善。?製造業成長9.2%,創18年來新高,顯示許多工廠出走,可是台灣工業並未空洞化等
4.深入分析,台灣經濟深層的表現,並不若表面的亮麗,而且潛藏著許多嚴重的問題:第一、附加價值率大幅下滑;整體經濟附加價值率,自92年的46.4%,93年降為43.6%,創歷史新低,一年下降2.8個百分點,也是少有的現象;尤其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自23.8%降為20.8%,主要受技術密集產業附加價值率自22.6%降至17.5%,大幅下降5.1個百分點的影響。顯然在台灣所謂的技術密集產業,仍然是低附加價值的技術加工業而已,完全看不出台灣已成功跨越經濟轉型期的跡象
5.製造業中,技術密集產業產值占製造業整體產值的比重,自92年的43.3%,93年急速下滑至37.1%,大幅下降6.2個百分點,跌回到民國86年的製造業結構水準,倒退七年。產業結構的逆轉與附加價值率的降低,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極為嚴重的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6.連續下跌五年的出口價格平減指數,93年轉為回升1.02%,但進口價格平減指數卻高漲6.63%,兩者漲幅相差大幅擴張到5.61個百分點,致使對外貿易條件迅速惡化。因此,民國93年進口價格大幅上漲使生產成本大增,卻無法完全轉嫁至出口價格上,而虧損達6,415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6%,較92年貿易條件惡化虧損占GDP的2.5%,提高3.5個百分點。因而扣除貿易條件惡化虧損後,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民所得僅增加2.15%,平均每人所得只增加1.79%,這才是人民真正入袋的所得。這也正是經濟成長率高達6.07%,人民沒感受到其好處的原因所在
7.台灣大力推展的高科技產業,因國內研發不足,主要生產製程都來自美、日,付給大筆專利費,而銷售又缺乏自有品牌,都由跨國企業所寡占,代工價格不斷被壓縮,已成為「微利產業」。93年台灣技術密集產業的營業利益率僅0.5%,低到不可想像的境地;較之92年的3.0%與91年的5.3%,降幅之快速,令人驚愕,已到無利可圖之境。而技術密集產業多為資本密集型產業,現都陷入「微利」時代,對未來投資及產業的後續發展絕對不利
8.93年固定投資雖大幅增加22%,但較政黨輪替當年民國89年的固定投資,仍然衰退7%;其中尤以製造業投資衰退17.5%最為嚴重。整合近四年來製造業平均每年投資,較89年萎縮34%;這對台灣製造業而言,是無法彌補的重大傷害;這也是近三年來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大幅下滑與結構逆轉的關鍵所在。
9.民國93年台灣經濟,在量方面雖有不錯的表現,但人民並未享受到高成長的好處,而且在質方面問題叢生,尤其附加價值率的大幅降低與結構的迅速惡化,最為嚴重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程式.... 的頭像
程式....

電影雜記評論與其他

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