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動IC景氣大好 封測業擴產計畫蠢動 然提升植金凸塊產能利用率為關鍵 | |
|
| |
| 李洵穎/台北 | 2007/07/23 |
| 驅動IC旺季來臨,客戶下單能見度已到10月,封測業者均估計,第3季出貨量將比上季成長約20%,尤其薄膜覆晶封裝(COF)產能逼近滿載,亦讓業者有意啟動擴產計畫,但態度仍屬謹慎,確保有訂單才予以擴充。不過,現階段產能規模大小並非驅動IC封測業者致勝重點,現今首要之務在於前段凸塊(Bumping)產能利用率如何提高,才是穩居第1大寶座關鍵。 隨著面板景氣增溫,驅動IC封測業者接單亦相當暢旺,尤其COF產能第3季普遍逼近滿載,為迎接訂單,業者有意擴充產能。頎邦董事長吳非艱在法說會表示,該公司第3季COF產能利用率將達到90%,計劃在年底月產能規模自目前3,400萬顆拉升至4,000萬顆,並將採逐月增加100萬顆方式,一旦遇到景氣反轉訊號,仍能夠即時踩煞車。 飛信第2季COF月產能利用率達到80%,該公司認為第3季COF產能滿載應屬輕而易舉,因此,初步計劃第3季擴產增幅約10%,擴產後COF產能約4,000萬顆。飛信表示,為因應旺季,故在產能已滿載情況下擴產,但幅度並不大,實際擴充情況仍需視客戶訂單而定。至於南茂COF產能利用率處於高檔水準,第3季介於85~90%,第4季不排除逾90%,現則暫無擴產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頎邦和飛信為目前在驅動IC封測提供一元化服務的主要業者,現階段最重要問題在於前段植金凸塊產能利用率如何提高,拿下第1大LCD驅動IC封測寶座才有意義。由於IC微縮製程,使得同樣IC產出顆數的晶圓片數減少,相對使得植金凸塊需求下滑,2家公司第2季植金凸塊產能利用率僅60%,預計第3季僅提升至70~75%,因此,業者正思考如何能夠提升利用率,包括跨入錫鉛凸塊領域。 頎邦在錫鉛凸塊進度較為積極,由於在12吋錫鉛凸塊可用在LED 白光高功率IC封裝,優點在於可提高散熱性,技術正由8吋製程移轉中,進度已達80%,現備有產能5,000片,但僅止於送樣、認證階段,預估年底時能見度較高,目前洽談客戶多為歐、美IDM廠,終極目標為恩威迪亞(NVIDIA)、超微(AMD)等繪圖晶片廠,且由於頎邦設備機台多為自行開發,於此領域生產成本極具優勢,未來亦不排除成為日月光、矽品等現有大廠外包產能。 飛信於2006年合併植金凸塊廠米輯,拉近與頎邦的產能規模,但也導致折舊金額自第4季開始大幅跳升,第1季毛利率由正轉負,法人預估第2季毛利率可回升至13%。飛信雖於景氣低迷之際合併米輯,購併成本相對減少,但如何提升產能利用率也成為棘手問題。 |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