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實質薪資 衰退0.19%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主計處昨天公布五月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1至5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34778元,比去年同期衰退0.19%;不過,如果算入勞退金等非薪資報酬,民眾勞動報酬年增率其實有3.97%。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雇主從去年七月實施勞退新制開始,提撥的準備金增加,這讓薪水族的實際整體收入增加,只是不是現在可以取得,這個數字比起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高很多,薪水族實際的整體收入是增加的。
主計處表示,五月包含紅利等的平均薪資為40842元,較四月增加2.51%,主要因為端午節獎金所致,較去年同期比也增加3.94%。
就業情況依然不錯。主計處同時公布六月失業率,為3.98%,較上月上升0.14個百分點,增加人數為1萬6千人。黃建中分析,這是因為大量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的原因,不過,失業率仍然是六年來同月份最低。
六月失業人數為41萬8千人,其中初次尋職者增加1萬2千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增加4千人。
黃建中表示,五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為600萬3千人,較4月增加9千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0萬3千人,是第一次破600萬人。
![]()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
更令人憂心的是,黃建中說:「所得效果已開始改變消費行為,減少高消費。」過去有些人認為實質薪資縮水是短期現象,現在有不少人已體認到可能是長期趨勢,今年出現較大的消費行為調整。
台灣高消費產業今年大受衝擊,百貨公司、超市今年前四個月營業額負成長,傅子菁、呂芳智兩個走高價位路線的國內女裝品牌最近宣布結束。汽車銷售今年也慘兮兮,自用小客車今年前五個月新增掛牌數較去年同期減少兩成五以上。
實質薪資負成長,不只減少高消費,克制消費的行為是全面性的,中華經濟研究院上周五下修今年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由百分之三點一二,下修至百分之二點二七。
民間消費成長低迷,回頭又影響到服務業的薪資成長,服務業今年前五個月的平均薪資幾近零成長,遠落後物價漲幅,實質薪資明顯縮水。
今年失業率不斷下降,勞工需求上揚,主計處原一直認為,接下來薪資必定跟漲,國人得以擺脫實質薪資下降的窘境,沒想到失算了。上周五中經院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至百分之二點一九,主計處掌管薪資調查的官員臉綠了,黃建中首度鬆口:「今年不太容易擺脫實質薪資縮水的命運。」
黃建中說:「都是『油』害的。」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油電價跟漲,一方面使得物價上漲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壓抑薪資上漲,以控制營運成本。
國內企業加薪行動幾乎都在五月以前,由今年前五月薪資變動可以推斷全年薪資狀況,今年前五個月,工業和服務業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一點三,經常性薪資成長百分之一點一九,兩者都趕不上物價的成長速度,今年前五個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百分之一點三八。
【2006/07/23 聯合報】
製造業薪資》8年前南韓落後台灣 8年後達兩倍
![]()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
以前是南韓製造業薪資在追台灣,現在換成台灣在追趕南韓,而且還落後一大段。
自從2001年全球景氣復甦以來,南韓製造業薪資快速成長,薪資成長率年年在百分之七以上,而台灣卻是年年在百分之三以下。
幾年下來,兩國製造業受雇員工薪資已是豬羊變色,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的一九九八年,南韓製造業工人的薪資比我國少,現在則幾近我國兩倍。
行政院主計處是拿加計獎金、紅利的平均薪資和南韓比較,一九九八年是南韓慘淡的一年,那一年台灣製造業月平均薪資是新台幣三萬六千多元,約合一千零九十二美元,同年南韓不過九百一十六美元。去年我國是四萬一千多元,約合一千三百美元,南韓卻已達兩千四百美元。
這一波國際景氣復甦的時間很長、復甦的強度也高,需求的增加令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其價格漲幅超過過去幾次的景氣循環高峰。可是國內的薪資幾乎文風不動,比較產業結構相似的南韓,發現這是我國特有的現象。
去年南韓製造業薪資漲幅超過百分之七,前年超過百分之九,累計自2001年景氣復甦以來,四年間,其薪資漲幅超過四成。同期間我國的製造業薪資累計漲幅只有百分之八,年增率都沒有超過百分之三。
【2006/07/23 聯合報】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