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耀宗:鋼鐵業景氣 一片大好

■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中鋼董事長江耀宗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指出,鋼鐵業景氣觸底翻升,未來將逐季成長,愈來愈趨樂觀。
記者董俊志/攝影

 
中鋼董事長江耀宗昨(18)日指出,全球鋼鐵需求提升,鋼鐵市況將逐季加溫,景氣發展愈來愈趨樂觀。

江耀宗並強調,中鋼將展開全面性戰略布局,涵括掌握最上游的煤、鐵礦,到建構最末端的行銷通路。此外,中鋼將強化公司治理,一改傳統保守思維,為各部門注入更多創意,尤其重視專利布局及維護技術財產權,決定增加100名以上技術研發精英,提升中鋼全球競爭力。以下是他接受本報專訪內容紀要:

問:先前你提出鋼鐵景氣觸底,鋼市景氣果然翻揚,現在你對今年全球鋼鐵市場景氣的看法有改變嗎?有那些變數需要關注?

答:今年聯合國預測全球經濟成長3.3%,略高於去年的3.2%。國際鋼鐵協會(IISI)預測今年全球鋼品表面消費量增加4.2%到5.7%,高於去年的2.7%。主計處預測今年台灣成長率4.25%,高於去年的4.09%,台灣鋼鐵公會也預測,今年鋼品表面消費量成長達2.7%,而去年是減少9.7%。從總體面看,鋼鐵業景氣一片大好。

年初鋼價觸底反彈後,中鋼、寶鋼及日韓鋼廠都調漲內外銷報價,國內流通行情也止跌回升,鋼鐵市況可望逐季加溫;尤其寶鋼二度調漲鋼價,歐盟鋼廠醞釀調漲第三季售價,都讓鋼鐵產業景氣發展展現愈來愈樂觀的氣勢。

但有多項議題要特別注意,包括有效制約鋼鐵產量,避免鋼鐵貿易障礙等。台灣內需方面,產業外移壓縮國內鋼鐵需求,鋼鐵零關稅導致進口鋼品直接競爭,加上新台幣升值、利率調升,甚至兩岸關係、環保問題等,都可能影響鋼鐵業發展。

問:全球大型鋼廠掀起併購風潮,國際鋼廠策略聯盟盛行,相形之下,中鋼或台灣鋼鐵產業的發展格局似乎受限,有何對策?

答:台灣用鋼產業以往藉由中鋼提供物美價廉的鋼品快速發展,締造手工具、螺絲螺帽、雨傘、電腦機殼等世界第一產業王國的傲人成就,但近年來面對中國競爭,優勢盡失。

台灣的用鋼產業面對大陸低成本製造優勢的威脅,必須加速創新研發,找到高值化、差異化的升級方法,才能根留台灣永續發展。

中鋼擁有龐大研發團隊,為維持優勢,除更重視專利布局與智慧財產權,落實研發創新成果,考慮增加至少100名以上研發精英,並大幅編列研發的經費,增加研發實力。

全球鋼廠併購風潮興盛,朝大者恆大趨勢發展,中鋼雖被列為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鋼廠之一,但亞洲一些大鋼廠競相擴建,規模逐漸超越中鋼,中鋼面臨的競爭壓力加大,因此,台中港中龍擴建是勢在必行。

中龍案如果順利推動,並解決未來環保問題,可望在六到八年內,集團鋼鐵產能提升到年產1,700萬公噸,可充分供應業界所需。

此外,中鋼因應全球鋼鐵工業進行大鋼廠跨國併購,策略聯盟及往投資上游料礦等,趨勢,也擬妥新投資策略,包括:尋求上游料源投資機會、投資新產線、提升品級、拓展下游產品應用等,並積極投資行銷通路,鞏固產業網絡。

問:優質人力向來是中鋼成為企業標竿的原因之一,但隨著人力資源老化,優勢漸生質變,未來如何全面活化組織體系?

答:中鋼的人力資源處已著手檢視未來五年內需撥補進用人力,關鍵就是進行新舊人力的傳承。

中鋼很早就推動知識管理,訂出核心專業技術能力分類,透過盤點關鍵專業技術能力及必備訓練,經由系統化的管理傳承,可望將不利因素減到最低。

問:中鋼如何強化公司治理?當中鋼內部的價值觀,與「政策配合」相牴觸時會如何因應?

答:中鋼是民營公司,具有專業治理精神,有關公司重大事項決策,財務效益、策略效益及企業公民角色,三者都不能偏廢,前提當然是創造公司最大價值及謀求股東最大權益,但新時代企業不能忽視企業公民角色的任務,只要績效良好,這方面應會獲得股東支持。

【2006/04/19 經濟日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程式.... 的頭像
程式....

電影雜記評論與其他

程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