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forum/m9510701.htm
1.剛過世不久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其著作「下一個社會」中明確指出,廿一世紀前半期,全球有三個最重要的趨勢,分別是:人口結構變遷、全球化及知識經濟興起。他指出,已開發國家在二戰結束後出現龐大的嬰兒潮,此一世代將逐漸進入退休階段,如何投資、儲蓄,解決「養老」問題,值得探討
2.有一派學者提出「資產市場融化(asset market meltdown)論」,持悲觀看法,他們認為過去廿年,嬰兒潮世代努力工作、儲蓄、投資,建立財富供養老之需,使股票、房地產甚至債市表現均甚為優異,遠超過歷史上其它世代。但未來嬰兒潮世代龐大人口將大量退休,出售資產換取資金供養老、消費所需,由於退休的人數眾多,少子化卻使未來生產者減少,將造成退休老人面臨不利的交換條件,亦即資產須降價求售。但也有另一派學者指出,金融市場具有前瞻性機制,在決定資產的價格時,就已將嬰兒潮人口高齡化的因素考慮進去
3.西元二千年爆發的全球科技股泡沬,有許多人認為是重大警訊,全球經濟及股市將進入長期的空頭市場。但隨後全球經濟卻展現令人意外的韌性與活力。二○○三至二○○五年,連續三年全球各國經濟普遍復甦,股市及房地產表現亮眼,「資產市場融化論」的悲觀預測,似並未發生
4.誠如彼得杜拉克所說,除人口結構變遷外,未來五十年還有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盛行,兩大趨勢沛然莫之能禦。全球化使許多企業可移轉生產基地並擴張市場,除大幅降低成本外,生產者與消費者(包括退休老年人)都因此普遍受惠;有能力全球化的公司,獲利大幅增加,振興經濟與股市。另方面一般個人也可使用新的資訊與通訊科技,進行知識與科技創新。微軟、Google就是最成功的案例。知識經濟取代勞力經濟,不但加速創新活動,提高生產力,也使知識工作者可大幅延後退休年齡,有效降低退休帶來的財務負擔。延後「資產市場融化論」者所指負面效果發生的時間
5.過去幾年許多人唱衰美國經濟與美元幣值,主要理由是美國財政赤字與經常帳赤字持續擴大。因美國儲蓄率太低,形同政府與民間向各國舉債,支應消費。此種情況很難持久
6.但若檢視彼得杜拉克所提出廿一世紀三大潮流,則美國居於明顯優勢地位。因為美國婦女總生育率目前仍達二.一人,在七大工業國居第一,人口數量仍將持續成長,勞力供應相對充沛。而美國企業全球化程度最高,知識經濟的發展速度,也是全球之冠。例如成立僅數年的Goog le,總市值已逾一千億美元,與印尼全部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相當,這就是美國經濟競爭力所在
7.美元、英語及微軟-Google形成的三大平台,已成為全球商務運作的核心,美國經濟受惠於此甚多
8.美國下任聯準會主席柏內克即指出,現今美國之外,全球其它國家都有「超額儲蓄」,形成有效需求不足,美國只好多消費、吸納過剩生產,使全球經濟免於衰退,代價是美國長期出現經常帳逆差
9.全球超額儲蓄升高,主因是人口快速老化;至於全球性生產過剩,主因則是經貿全球化所致。我們估計未來數年此種情況將持續,因而嬰兒潮世代應把養老儲蓄,投資在人口結構相對較年輕,且能及時迎合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國家
全站熱搜